历史照见现实 禁毒守护未来

2025-10-09 10:21 来源: 通州禁毒

为推进禁毒宣传进校园工作,持续巩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成果,进一步提高我镇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意识,确保辖区无青少年涉毒案例。近日,由镇综治办组织镇教科文体办、天堂河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七色花”宣讲团,在潞城镇大豆各庄小学对36名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以“禁毒小卫士大作战”为课题的禁毒教育宣传课。

课堂伊始,杨警官并未直接切入毒品知识,而是以“中国禁毒第一人”林则徐的生平事迹为引,带领孩子们重温历史记忆。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9世纪鸦片泛滥对中国社会的摧残——从百姓身体羸弱、家破人亡,到国家白银外流、国力衰退,再到林则徐临危受命,坚决推行禁烟政策,最终在虎门海滩主持销烟,用23天销毁鸦片237万多斤的壮举。“林则徐烧的不仅是鸦片,更是中国人拒绝毒品侵害的决心。”杨警官的话让孩子们深刻意识到,禁毒不是现代才有的事,而是刻在民族记忆里的责任,为整场课程奠定了“主动防毒、坚决拒毒”的情感基础。

随后,课程将禁毒小知识分为“三关”,分别从“辨别毒品—认清危害—分辨危险人物及场所”三个关卡展开,层层递进筑牢孩子们的防毒防线。

在辨别毒品环节,杨警官先通过提问,了解了孩子们对毒品种类的认识程度,紧接着,她结合毒品仿真模型,从“传统毒品”“新型毒品”“伪装毒品”三类展开讲解:传统毒品如鸦片、海洛因外形特征明显;新型毒品如冰毒、摇头丸多以晶体、粉末状存在;而最需要警惕的是伪装成“奶茶粉”“巧克力”“跳跳糖”“电子烟油”的毒品——这些看似日常的零食、饮品,实则可能含有罂粟壳、合成大麻素等成分。杨警官反复强调:“不是长得‘不像毒品’就安全,陌生人给的、来路不明的东西,一口都不能碰。”

进入认清危害环节,杨警官讲述了身边青少年因好奇尝试毒品,从最初的“只玩一次”发展到成瘾,进而出现记忆力衰退、情绪失控、身体器官受损,甚至为筹毒资偷抢骗、与家人反目的案例;同时展示了吸毒者前后的外貌对比图,让孩子们清晰看到毒品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毁。“现实中毒品导致的悲剧比图片中更为残酷。”杨警官的话让课堂瞬间安静,孩子们对毒品的危害有了具象化、深刻化的理解。

最后在分辨危险人物及场所环节中,杨警官聚焦“如何远离毒品陷阱”,用“情景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有陌生人说‘这个糖吃了很开心,要不要试试’,该怎么办?”“有人邀请你去网吧角落、偏僻KTV包厢玩,能去吗?”通过互动,她总结出危险人物的典型特征——频繁接触不明物品、刻意引诱尝试“新奇东西”、不透露行踪的人;危险场所的关键信号——人员复杂且隐蔽、有刺鼻异味、禁止外人随意进出的私人聚会、网吧包间、偏僻出租屋等。同时教给孩子们实用方法:遇到可疑情况不犹豫,立刻离开并告诉老师和家长。

课堂全程,孩子们积极与杨警官互动,大家顺着思路发散思考,从历史责任、现实危害、实际应对等不同层面,理解了“吸毒成瘾不可逆、防毒拒毒要主动”的道理,纷纷表示不仅自己要远离毒品,还要提醒家长、朋友警惕毒品陷阱。

本次活动共发放禁毒宣传册80本,受影响师生37人。通过将历史教育与现实防护结合,以“禁毒小卫士大挑战”为防毒知识框架,不仅让大豆各庄小学师生对禁毒工作和毒品预防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让青少年从“知道毒品有害”升级为“会防、能拒”,切实做到毒品预防教育关口前移,持续为祖国的花朵筑牢安全防线。

责任编辑: 王晓丹

扫描左侧二维码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下载禁毒在线订阅号
随时随地看新闻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