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秋赏红叶 登高话禁毒

2024-11-11 10:31 来源:

金秋时节,万叶飘丹。香山红叶观赏期,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扩大禁毒宣传范围,2024年11月7日,海淀区香山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联合香山公园、香山派出所,在香山公园东门广场开展“传承赶考精神,勇做禁毒先锋”主题宣传活动。

微信截图_20241111103037.jpg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过往游客发放了“近代以来中国禁毒斗争史”折页,折页内容由国家禁毒办会同北京市禁毒办制作,讲述了从虎门销烟到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在禁毒事业上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鸦片战争后,毒品泛滥成灾,中国陷入了深重的社会危机与民族屈辱之中。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斗争,直到中共中央入驻北京香山筹备新中国成立,才彻底结束近代悲惨命运。”香山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香山作为“赶考精神”的发源地,历史记忆时刻提醒我们,禁毒不仅是公共安全,更是关乎国家兴衰、民族复兴的大事,我们要警钟长鸣,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禁毒斗争的良好氛围。

来自四川的游客柯老先生今年81岁,刚参观完双清别墅和来青轩,深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军事斗争和社会改造相结合的全面战略眼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他谈到,云南、四川由于与“金三角”接壤,毒品原植物种植、贩卖十分猖獗,“当时完全管不住,我身边就有很多亲戚朋友家庭被毒品毁得支离破碎,虽然那会儿还是小孩,但痛苦和绝望的感受依然记得,周围人也都觉得那种局面谁来都改变不了,会一直持续下去。但四川解放后,新中国政府在禁毒上动真格,实际没用多久就把抽鸦片烟现象给禁绝了,成功扭转了社会风气。”

“柯爷爷的经历是刘邓大军解放西南这一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的一部分”香山双清别墅讲解员小王说,渡江战役胜利后,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在香山中共中央机关内,毛泽东亲自指挥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西南解放后,毛泽东指出:“一定要在3年之内彻底铲除烟毒,决不能留一点隐患。”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迅速采取行动。一方面,拔出各地烟苗,改种他物,另一方面,严打制造、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取缔烟馆,严惩毒贩。到1952年底,内陆省市及边远省份汉民区的毒品被全部肃清。

“西南地区禁毒斗争历史性胜利反映了新中国政府对毒品问题的零容忍态度,这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把禁毒作为救亡图存一项历史使命一脉相承。”香山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

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古田会议决议”,规定“厉行洗除...吃食鸦片”等旧风旧俗,将禁毒底线根植军民心中,巩固和扩大了苏维埃红色政权。

1931年5月19日,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在颁布的《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暂行刑律》中专门规定了鸦片烟罪,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把惩治毒品犯罪列入刑事法律之中。

193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上发表社论《禁烟与抗战同样是民族解放的斗争》。

1949年3月25日,在党带领人民即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进驻香山,在这里用半年时间完成“进京赶考”首份答卷。随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正式离开香山迁居中南海,赶考答卷的禁毒篇章就此开启新的一页。

1950年2月24日,周恩来总理签发实施《政务院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新中国禁毒运动拉开帷幕。

195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肃清毒品流行的指示》。年底,全国共查出毒贩近37万人,逮捕8万多人,2000万名吸毒人员戒除毒瘾。仅用三年时间一举禁绝百年毒患,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

“香山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之一,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一胜利不仅体现政治和军事的成功,也体现了对社会问题如禁毒的深入关注和有效治理。我们在香山脚下带着大家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将禁毒理念与赶考精神相结合,通过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清除旧社会毒品肆掠过程的无畏和艰辛,感悟禁毒斗争的深远意义”,香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军表示,当前,更具伪装性、迷惑性的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涉毒呈现年轻化、低龄化趋势。面对新形势,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等重点领域宣传教育活动,全力走好新时代香山禁毒“赶考”之路。

责任编辑: 王晓丹

扫描左侧二维码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下载禁毒在线订阅号
随时随地看新闻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