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动 我们是认真的

2020-01-13 10:43 来源:

何某,2012年在出差时受朋友影响走上吸冰毒之路,先后强制戒毒和社区戒毒,期间还复吸过,现在深圳市罗湖区笋岗街道执行社区戒毒。对不同辖区的民警经常上门抽检很是抗拒,基本不开门,很在乎形象和面子,害怕在朋友和客户面前被知道是吸毒人员,怕被歧视,问社工能否解决此问题,社工回应在社区戒毒期间风险等级较高,民警的抽查率会高些,随着不复吸的时间越长,风险等级降低后民警就不会频繁上门来抽查,另外若是每次抽查都不开门或逃避民警也会导致上门的几率高些,建议保持好操守,坦然面对抽检。  

以前他经常尿检完就匆忙离开或称有事请假,不愿与社工面谈,认为帮不到他,社工接手后向他重新介绍了工作小组人员及社区戒毒的要求。另外他的手机设置了黑名单,起初社工打他电话根本打不通,社工给他发短信,对他表示帮助他的真诚和决心,他终于愿意接电话并按时过来尿检和访谈。

近期访谈时服务对象说最近更少派出所上门查他了,生活没有被打扰,社工表示肯定并回应只要按时来尿检,民警上门不抗拒,配合好,每次检测都是阴性的话派出所上门抽查的频率就会更低。服务对象主动提到我们现在做的社区戒毒和帮教访谈都是没用的,帮不到他的,他本来是想好好戒毒,也很爱国,尤其是前段时间去了趟美国,现在又听说香港暴乱,还是觉得中国才是最安全的,但是戒了毒身份证还是会报警,跟客户谈生意、与朋友去旅游时还是会抽查,而且抽查时有些素质较低的民警大声喊“你这个吸毒的过来”,很没面子,你们做的工作都是走形式。社工耐心倾听,共情,然后介绍了社工的职责使命,与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工作模式,社工的工作可以更好的倾听了解吸毒人员的真实处境和困难,倡导政策改善,现在很多政策都越来越完善了,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服务对象又提出他当时吸毒时没有正在开车,把驾照吊销了不合理,应该要像酒驾似的,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就可以,社工回应一般而言毒品比酒对神经系统的伤害更严重,更隐蔽,吸毒的人出现幻觉或者巅狂有可能是任何时候,不一定是当时或者间隔短时间才发作,这样开车风险就会很高,国家制定这样的政策正是从大多数人安全出发的,虽然对于部分人会觉得严格,有限制,正是这样中国才会更安全。

服务对象从以前不愿意与社工面谈,经过两次面谈后基本可以正常谈话了,信任感有了明显提升。两次面谈时对方都主动反复提到我们的工作是走形式,帮不到他,身份证报警问题解决不了等,但这次社工从专业性和政策倡导的角度分析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对方较为认可;服务对象还提到对吸毒吊销驾照不理解,社工从国家安全的大局出发分析国家制定政策的合理性,对方也基本认可。总体来说服务对象对社区戒毒的态度已经有了好的发展,有利于后续更详细了解他的情况和深度挖掘他的积极资源,以帮助他更好的戒毒和回归社会。

责任编辑: 王晓丹

扫描左侧二维码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下载禁毒在线订阅号
随时随地看新闻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