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成瘾机制:生理与心理的双重 “陷阱”

2025-03-21 13:32 来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 “药物成瘾” 这个词,它就像一个危险的陷阱,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青少年而言,了解药物成瘾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是认识到某些药物危害并远离它们的重要一步。

从生理机制来看,大脑中的奖赏系统在药物成瘾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正常情况下,大脑的奖赏系统会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如多巴胺,来对一些有益的行为,如进食、社交等进行奖励,让我们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然而,当药物进入体内后,会打破这种正常的生理平衡。

以常见的成瘾性药物为例,毒品、某些精神活性药物等会大量促使多巴胺的释放,其释放量远远超过正常行为所引起的多巴胺释放水平。比如,吸食毒品后,大脑奖赏系统中的多巴胺水平可能会急剧升高数倍甚至数十倍。这种强烈的多巴胺释放会让使用者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和欣快感,形成一种超乎寻常的 “奖赏” 体验。

随着反复使用药物,大脑为了适应这种异常的多巴胺水平,会逐渐发生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多巴胺受体的数量会减少,敏感性也会降低。这就好比一个房间里的灯开关,原本轻轻一按就很亮,但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开关变得不那么灵敏了。大脑的这种变化使得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多巴胺已经无法满足机体的需求,只有继续使用药物才能获得足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这就是生理上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药物还会影响大脑中的其他神经递质系统,如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这些神经递质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大脑的正常功能。药物的干扰会导致这些系统的失衡,进一步加重成瘾的程度。例如,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紊乱可能会导致成瘾者出现焦虑、烦躁等戒断症状,促使他们为了缓解这些不适而再次使用药物。

除了生理机制外,心理机制在药物成瘾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人开始使用药物是出于好奇、寻求刺激、缓解压力等心理因素。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容易受到同伴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当他们看到周围有人使用药物,或者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时,可能会出于好奇尝试使用药物。

而一旦体验到药物带来的强烈愉悦感,心理上就会对这种感觉产生依赖。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压力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再次使用药物来逃避现实,寻求暂时的解脱和安慰。这种心理上的依赖逐渐强化,使得成瘾者难以自拔。

同时,药物成瘾还与个体的心理特质密切相关。一些具有冲动、焦虑、抑郁等心理特质的人,更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例如,一个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可能会在尝试使用药物后发现焦虑得到了缓解,从而形成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药物是解决焦虑的有效方式,进而逐渐成瘾。

药物成瘾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大脑奖赏系统的改变和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衡构成了生理成瘾的基础,而好奇、寻求刺激、逃避现实等心理因素则推动着成瘾的发展。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了解这些药物成瘾机制,才能真正认识到某些药物的潜在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远离药物成瘾的威胁。

责任编辑: 王晓丹

扫描左侧二维码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下载禁毒在线订阅号
随时随地看新闻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