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戒毒中心让“反目”父子重新相认

2017-06-02 00:00 来源: 北京大兴区精神病医院戒毒科

“爸,我对不起妈!我对不起您!”黄某跪在父亲面前,不停的用手用力的抽打着自己的脸,黄父上前抓住黄某的手,把他拉起来哽咽的说:“一切都过去了,只要你以后能好好做人,永远不沾染毒品,你妈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我也原谅你!”黄某看着父亲满头的白发,苍老的面庞,想到这些年自己的所作所为,愈加悔恨,扑到父亲的怀里撕心裂肺的大哭着。看到这一幕,北京戒毒中心(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戒毒科)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落泪。

黄父夫妇二人年轻时创业受了很多苦, 40岁才有黄某,中年得子极为疼爱,后来事业有成,就愈发想让儿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小到大不管什么都给黄某最好的。黄某高中毕业后被送到美国读书。常言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到美国后的黄某迅速堕落,除了大手大脚的花钱外还染上了毒瘾。两年后黄某给父亲带回来的不是荣耀,而是吸毒的恶习!一向要强好面子的黄父痛心万分,觉得自己被儿子从云端打进了地狱,让自己不但丢尽了里子还丢尽了面子。自此之后黄父再也不愿搭理黄某,对他是眼不见为净;黄某怕父亲也恨父亲,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父亲好面子,不顾自己反对非要让自己出国留学造成的。就这样父子俩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隔阂。

黄母不忍看到儿子受毒品的折磨,整天带着黄某天南海北的进行治疗。祸不单行,两年前黄母在戒毒所回来的路上,遭遇车祸撒手离世。黄父想着老伴年轻时跟着自己受苦,年老了又被儿子连累,劳心劳力还丢人,连命都搭上了。黄父愈发痛恨儿子,看都不想看他一眼,让一个得力的员工陪着黄某戒毒。黄某因母亲的离世愈发愧疚苦闷,两年过去了,自暴自弃的黄某治疗不但没有任何起色,还愈发严重了。

2017年4月,黄某被送到北京戒毒中心,刚入院时黄某心情极度低落,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态,对生活了无兴趣,对治疗一点都不配合。看到这种情况,苏院长每天陪他聊天,了解他的情况;同时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诊断和辅导。最后召开专家会诊,得出结论:黄某的治疗必须得黄父的配合。苏院长拨通了黄父的电话,说明来意,黄父直截了当的说:“花多少钱都行,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我没有这个儿子!”说完就挂掉了电话。苏院长一边安排心理医生继续对黄某进行心理治疗,让黄某多换位思考,理解父亲对自己由爱生恨的原因,认识到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同时苏院长坐上高铁去见黄父,给黄父做思想工作,给他讲解毒品的可怕性、给他讲亲人的关爱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给他讲治好黄某也是黄母的遗愿。通过2个多小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导,黄父终于同意配合治疗,并同意抽时间陪黄某参加当月的外出参观活动。

让戒毒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外出参观禁毒基地,是北京戒毒中心的一个特色项目,目的是让患者感受生活的美好重拾对生活的勇气;促进患者与亲人间的感情。外出参观当天,当黄某看到来的是好久不见的老父亲时,死灰般的心里涌出一股暖流。

在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当黄某看到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一个个惨痛案例,再想着这些年给自己家庭带来的巨大损失,黄某更深刻的了解到毒品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也开始理解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和深深的恨。黄父也从这次参观学习中认识到毒品的可怕,只要沾上就很难摆脱,开始理解黄某对毒品的依赖和难以自拔;同时认识到戒毒是患者、家庭、戒毒医院、社会相互配合的系统工程,自己应当给予黄某更多的鼓励、支持和陪伴。

这次和父亲一起参观禁毒基地,是黄某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之后黄某的生活态度也有了极大的转变,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积极的配合医院的治疗;黄父也开始关心黄某的治疗过程,每隔两天给黄某打个电话进行鼓励和监督。在北京戒毒中心,黄父,黄某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5月下旬,黄某顺利戒除毒瘾出院,黄父来接黄某,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那动人的一幕。


责任编辑: 王彬(QF0019)

扫描左侧二维码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下载禁毒在线订阅号
随时随地看新闻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