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
【前一段时间,杭州上城警方破获杭州市首例LSD物质案,该案中贩卖LSD的是“00后”,有的还是在校大学生。这种物质化装成邮票式样,很容易就能迷惑青少年。这个案件说明,在国外已经没落的LSD开始在我国年轻人群体中有泛滥的趋势。】
LSD问世于1938年,由瑞士桑多斯公司的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 (Albert Hofmann)从变质黑麦中产生的麦角酸提炼合成的一种化学物质,全名叫做“麦角酸二乙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麦角酸这种物质可以让人产生幻觉,在欧洲中世纪就有记载,有人吃了含有这种物质的变质黑麦面包就会变疯,后人把这种病称之为“圣安东尼之火病”。后来有人在麦角酸里发现有些成分作为药物使用,而霍夫曼原本也是想从中的找出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新药,却阴差阳错地合成了LSD。
1943年4月的一天,霍夫曼在实验时,不小心把丢在一旁的LSD粉末误吸入体内,几分钟他就感觉到自己陷入一种异常状态。眼前出现一连串活动的图像,具有万花筒般的鲜艳色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普通的物品突然变得生动起来,桌椅板凳都似乎有了生命;听到的每一个声音都像是投在平静水面上的一颗石子,让眼前这些奇妙的色彩产生一圈圈涟漪……
几个小时后,恢复正常的霍夫曼意识这种令人愉悦的幻觉是由LSD造成的,便打算正式试用一次,3天后他口服了大概250微克左右(1微克相当于百万分之克),原本以为这么少的剂量没多大问题,能产生更令人愉悦的效果,然而这次他却被吓到了。
在与助手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药效发作,霍夫曼感觉天旋地转,周围景物都变了形,自己仿佛是被一面面哈哈镜全面包围。他当时以为自己一直停留在原地,没有动弹,但旁边的助手事后告诉霍夫曼,当时他骑得飞快。
回到家中,这种怪异的现象愈发厉害,霍夫曼仿佛看到自己的灵魂出窍了,悬浮在空中。而房间里所有物体都变成了怪物,狰狞又恐怖,邻居和助手在他眼里都不可思议地扭曲着。他感觉非常焦虑和恐惧,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从这个怪异的世界回来,甚至担心自己会发疯。幸好第二天醒来他就恢复正常了。
霍夫曼发明的LSD很快就被欧洲生物学界知晓,1947年,瑞士桑多斯公司将LSD命名为麦角酰二乙胺(Delysid),提供给欧洲各研究机构,后被心理学家们用来研究人脑的病变过程以及用在心理治疗中作为辅助药物。这个时期,LSD的研究还仅限于学术界和少数心理诊所的范围,普通人并不知情。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潮流和嬉皮士运动兴起,有人评价嬉皮士就是婴儿潮时期出生的大学生+LSD。说明在当时LSD随着嬉皮士运动在美国流行开来。巅峰时期,乔布斯、列侬都是LSD的超级粉丝。
随着LSD的流行,美国社会开始频繁出现各种因为服用LSD而导致的意外事故、精神崩溃、犯罪和自杀的报告不断增加。因此1966年,美国加州州长里根宣布LSD为非法药物,禁止合法生产和销售。
加上嬉皮士运动的衰落,以及美国政府的严厉打击下,LSD在黑市上消失了,尽管后期有几次小的死灰复燃,但一直没成气候。目前LSD在我国属于属于一类精神管制药物,由于合成难度高,之前国内并没有LSD多少流通。但近几年,从各地禁毒部门破坏的贩毒案件来看,这种物质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
LSD致幻效果特别强,其他物质的剂量单位都是用毫克,而LSD则需要用微克单位,这也为是其被称为迷幻药之王的原因。
LSD让人上瘾,跟生理上没多大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依赖。服用者迷恋的是LSD带来的迷幻世界,他们认为,在这种全新的“幻觉”世界中,闭着双眼也能看到东西,甚至清醒的感觉到自我在慢慢解体,一片一片的“我”正在逐渐融入到整个大自然里去,与整个宇宙达到天人合一。
但是英国心理医生奥斯蒙德认为服用LSD后的表现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理,服用时的环境,周边人物都有可能影响到LSD产生的效果。因此,并不是所有人产生的幻觉是温和的,更多的是受到心理暗示,产生各种恐怖幻觉。
另外由于长期服用,人的耐受性提高,服用的LSD剂量也不知觉的提升,很容易就造成过量,导致各种意外,人在迷幻状态下跳楼自杀,甚至残忍的杀人。这也是为什么在流行期间,美国的LSD爱好者发生多起意外事故、精神崩溃、犯罪和自杀事件。
LSD常以口服方式摄入,10微克就可产生明显欣快,50-200微克时便可出现幻觉。由于极易为人体吸收。吸食者服用LSD30到60分钟后会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瞳孔放大等反应,2到3个小时后产生幻视、幻听,对周围的声色、颜色、气味及其他事物的敏感性畸形增大,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对自己的控制力下降或消失。
此时,在生理上常伴有眩晕、头疼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当药效消失、迷幻期结束后,吸毒者往往会感到严重的忧郁,有些人还会出现幻觉重现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恐惧性反应有时会导致自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