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物质成瘾原理及危害
成瘾
阿片类药物中的吗啡成分可以替代人体内部分泌的类吗啡肽物质(天然止痛物质),由于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显效速度及作用远大于体内的类吗啡肽物质,势必就会让人体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萎缩”,直至完全停止分泌。
一旦人体适应了外部的吗啡物质,而自身又不能分泌类吗啡肽物质时,就会出现痛不欲生的戒断反应,只有再次使用阿片类阿片类药物(物质)才能缓解,这就是上瘾的原理。因此阿片类药物具有极强的生理成瘾性,因为它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改造使用者的生理机能,这点是其他药品所不能比拟的。
危害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产生强烈的戒断症状,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寒战、全身骨骼和肌肉酸痛等症状。这些强烈的不适驱使成瘾者再次寻求机会使用,从而快速上瘾。
小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就能引起使用者的呼吸频率下降,而稍大一点剂量就能让人出现潮气量减少,大剂量使用可出现沉睡状态,由于其具有痛感觉分离作用,临床上大剂量静脉注射后,患者还会出现类似“灵魂出窍”、“手脚消失”等异常感觉。
阿片类药物滥用最大的危害来自过量使用,很容易导致使用者呼吸抑制,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的减慢,小剂量(5mg/次)使呼吸减慢加深,中等剂量使呼吸减慢减弱,中毒剂量则使呼吸时有时无,呼吸频率可由每分钟18次降为2~4次,出现不规则的潮式呼吸,最终因呼吸麻痹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