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惨痛的民族记忆
乾隆年间,即18世纪中后期,中国已流行竹管(即烟枪)吸食鸦片了。这时鸦片逐渐改变了其作为药品的性质而变成了毒品,在当时,吸食烟毒不仅被当作一种时尚,而且烟毒已成为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以大烟款待客人已成牢不可破之习惯”。与此同时,鸦片的进口量剧增,如乾隆三十二年(1767)达一千箱,嘉庆五年(1800年)达四千箱。
当然,这种鸦片进口量的剧增还与当时的英国不无关系,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制定鸦片政策,以向中国走私鸦片来平衡中英贸易中的逆差,从此鸦片大量流入中国,1834年,英国政府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私人商业团体纷纷从事鸦片贸易,使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空前增加,到了鸦片战争前的1837年,达到了三万九千箱。面对鸦片烟毒的泛滥这一社会问题,道光年间,经过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讨论,清政府最终决定施行禁烟政策,采取控制鸦片来源、禁止国内吸食和贩卖鸦片等措施。
雍正禁烟诏书说:“兴贩鸦片烟,照收买违禁货物例,枷号一个月,发近边卫充军。如私开鸦片烟馆,引诱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众律,拟绞监候;为从,杖一百,流三千里;船户、地保、邻右人等,俱杖一百,徒三年。如兵役人等籍端需索计贼,照枉法律治罪。失察之汛口地方文武各官,并不行监察之海关监督,均交部严加议处。”
利益,使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
但这些措施从根本上触动了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随着两次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贸易由走私变为合法,其危害进一步增加。为此,原来禁止国内种植鸦片的主张逐渐被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提出的推广国内种植鸦片以土烟抵制洋烟的主张所取代。但鸦片的广泛种植与五谷争地,又引发了丁戊奇荒(1875年至1878年)这样的大灾荒,使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国力进一步下降。
道光皇帝下了禁烟的决心。
道光年间(1820-1850年),清朝政府多次颁布制止鸦片流毒的谕旨,但是,贩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仍在逐年上升。1838年6月,清朝政府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请求禁烟。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鸦片泛滥将使“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纳之银”。林则徐等大臣促使道光皇帝下了禁烟的决心。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等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命令外国商人交出鸦片,将英美商的两万多箱(约120万公斤)鸦片在虎门付之一炬。虎门销烟后,英国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为了维持对华的鸦片贸易,请求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英国政府响应义律及英国鸦片贩子的无理要求,向中国发出了挑战书。鸦片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近百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序幕。
文章排行
- v 什么是鸦片
- v 鸦片为什么会让人成瘾?
- v 鸦片为什么会在人体内产生毒害?
- v 罂粟的荣衰史
- v 鸦片毒害大清竟与贪污有关
- v 晚清吸食鸦片名流,居然也有他在
- v 他们的童年在收割鸦片,看不起病就拿鸦片当药
- v 英国人作为鸦片的贩卖者,他们吸鸦片吗?
- v 这里有个鸦片村,简直闻所未闻!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网站地址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