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实施“心”式量化管理提升工作成效

2020-08-05 10:01 来源: 广西新闻网

“这个月的争心榜出来了,你得了几颗心?”4月9日,在灵山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创先争心”公示栏前,几个身着“戒毒康复 成就明天”的社区康复人员在数着公示栏的一颗颗红“心”形。

“心”式量化,新式管理

“从2015年开始,灵山就开始探索实践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建立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作为司法局的二层单位,司法局负责具体管控工作,是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灵山模式的一大创新。”灵山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禁毒委第一副主任檀正茂介绍道。

灵山县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对戒毒康复工作进行理念创新、机制探索,按照“外流管控 本地帮扶”的思路,打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灵山品牌服务。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实践,2018年初,“心”式量化管理应运而生。

“心”式量化管理,是灵山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在管控和帮扶的工作措施基础上,每个月对戒毒康复人员量化考核一次。考核小组根据戒毒康复人员在纪律操守、教育学习、生活卫生和生产任务等方面进行分数评定,获得“心”的颗数和相应的奖励,并定期公示在创先争“心”榜上。

用心管控,用心帮扶

“心代表用心,谐音‘创新’的‘新’。”灵山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之成说起了“心”式管理的内涵,“我们灵山司法行政创新实施、用心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通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工作人员的用“心”管理,开展戒毒康复人员创先争“心”活动。以准军事化半封闭式协议管理,法律法规和道德文化的教育为载体,实施心理辅导矫治、体能康复训练、职业技术培训和家庭互动帮扶等,帮助修复改善戒毒康复人员的“进取心”“决断心”“关爱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等五个“心”。

灵山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与广东的某2家企业建立“社企联盟”,引进藤器编制和牛仔裤制作的工艺。“听制衣公司派来的技术指导说,去厂里做这个裁床工,工资可以得6000-8000元,回家以后我打算去找这方面的工作,有事可干,就不再想着那些毒品,想着吸毒了。”学会制衣裁床技术的小华,对今后的生活、工作已经做好了计划。

用心戒毒,回归社会

“你现在在哪里工作啊?”

“在广东呢,开勾机,每个月工资7000多……”

“不错不错,继续保持,不要再想着去吸毒了……”

4月8日,灵山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主任黄官彬通过微信,跟踪了解丛小杰(化名)的就业情况和思想动态。2018年11月,小杰从中心转回到社区,一直坚持戒毒操守。在期满解除社区康复后,小杰考取了驾照,学会了开挖掘机,在广东稳定就业。  

像小杰这样通过集中康复由中心中转回到社区的有363人。到社区的大部分人能自主创业或就业务工,顺利回归社会和家庭,走向新生。


责任编辑: 张举

扫描左侧二维码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下载禁毒在线订阅号
随时随地看新闻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