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出戒毒所,“袋袋户口”的他如何重新回家?|禁毒社工故事
吸毒人员把灵魂交与魔鬼,而禁毒社工则肩负着将他们的灵魂从魔鬼手中抢回的重任。唤醒他们,不让他们继续堕落,帮助他们以健康阳光的身姿回归社会,这是一场艰巨而又持久的较量。
康桥镇禁毒社工周非亚(图左)
“一朝吸毒 ,十年戒毒,终身想毒”也许是吸毒人员的真实写照,但世上本没有任何绝对。
我是康桥镇的周非亚,我已在禁毒社工岗位工作了16年多,我帮助过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桂某的戒毒经历,更让我坚信:只要我们社工多一份关爱,少一分漠视;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歧视;多一份帮助,少一份放弃;坚持“毒要戒”,坚信“毒能戒”,相信社会由此少一个吸毒人员,吸毒人员戒毒成功不再是一种奢望。
出所后回归路上的迷茫
2019年5月的一天,我从崧泽所把强戒期满释放的桂某接出来。一路上,桂某都很健谈,但在谈到自己的未来时,他一脸迷茫地对我说:“周社工,我现在人是出来了,但我一无住处,二无工作,三无积蓄,未来生活你说叫我怎么办?”听了他的话,我一时无语,是啊,叫他怎么办?
1967年出生的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赶上了好时机下海经商,也因此攒了不少家底。家境殷实,有妻有子,生活美满,但这一切均因毒品而破灭。2006年的一次偶然,他沾染了毒品,不久后妻离子散,千金散尽。他曾因吸毒被3次行政拘留,3次强制隔离戒毒。在2011年的那次强制戒毒解除后,他又为了毒品,将名下唯一的住房低价出卖。他也因此变成了“袋袋户口”,家人都不愿接收他,低保等相关救助政策他也无法享受……
面对桂某如此的窘况,谁也不知道他的未来将会是怎样。但是,任何人永远无法逃避生活。
耐心倾听解心结
点燃生活的希望
我们的第二次见面是在我的办公室,桂某如约前来。他精神状态很好,见到我还很有礼貌地打了招呼。
谈话刚开始的时候,他和绝大部分戒毒康复人员一样,一开口就满腹牢骚,话语中发泄着对社会的不满,将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怪罪于社会,要求政府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住所等实际困难。他说:“反正我们吸毒人员在旁人眼里都是社会渣子,而且我又是光棍一个,任何事都无所谓,日子过不下去,只有找政府。”
听他这么说,我并没有立即反驳,而是引用了某篇文章中的话去宽慰他:“生活永远值得期待,人来世界一趟不容易,望你能好好珍惜,调整好心态,努力地去融入社会,这是你唯一的选择。何况政府啥时候不管你了?你上次强戒出所后政府帮助你解决了落户问题,也给你找了工作和住所,是你复吸被抓,这能怪谁呢?”
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我始终用柔和的语气分析:为什么从家庭美满、小有财富到现在一无所有、亲情远离?正是因为你的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态,让你一次又一次地堕落,自己看不起自己,抛弃自己,也就难怪别人看不起你。是谁在你走投无路时,帮你解决了工作和住处,又帮你申请低保?人要想活得有尊严,首先自己要振作起来,拯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别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不可能是一世,政府可能帮你一辈子吗?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过去的就让它成为历史。面对未来,正视现实,相信自己,靠自己去创造财富。
我们之间的谈话,在让桂某释放内心压抑的同时,也让他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有所反思。
桂某告诉我:“那段日子真的不堪回首,整天过得心惊肉跳。在住处怕警察找上门,外出看到警察总有一种心虚感,怕他们盘问我。我也真正下定决心想要戒除毒品,只是由于一时心烦意乱,偶尔吸了一次就被抓了。”
我相信桂某是有戒毒意愿的,只是意志力不坚强,需要专业方法的不断引导和干预。也许我们的这次交谈,将是他新生活的开始。
解读帮扶救助政策
助回归人生路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社区戒毒康复对象对帮扶救助政策不能正确解读,期望值高于实际的情况。甚至会因为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而产生负面情绪。桂某就是这其中之一。
对照戒毒康复人员的帮扶救助政策,桂某的实际情况除了能享受低保政策外,其余无符合帮扶救助政策的条件。但按照桂某自己的说法,领的这点低保的钱,连租房费用都不够。
再参照桂某的实际情况:他最大的问题在于,因家人不愿接收,而没有住处。虽然户口落在其父处,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父所住的房屋,桂某没有居住权,他目前暂住于朋友开的旅馆内。但按照政策规定,桂某无法享受廉租房补贴,他一时情绪低落,难以接受。
面对桂某的消极情绪,我从两个方面给予帮助解决。一方面,我在引导他正确解读相关帮扶救助政策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沟通、劝解安抚并阻止他可能做出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由我出面多次与居委干部一起上门,与他父亲和兄妹沟通、调解,希望能接纳桂某。
我们前前后后上门了三次,他的家属终于表示:只要桂某真正重新做人,会重新接受他。桂某也亲自上门向家人们表示了诚意和多年来的歉意,一家人的关系也随之逐步改善。随后,我又鼓励他走出家门,介绍他到职介所了解就业信息,诚实地交代自己的现状。
一个月后,桂某终于找到了一份洗车工的工作。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珍惜,并下定决心过好安稳生活,弥补过去,弥补亲情。我告诉他,只要认真工作,与同事之间真诚友好相处,就能逐步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交圈也会越来越健康。慢慢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会树立起来,他也就真正融入进了社会。
目前,桂某工作生活稳定,与家人也重新修复了关系,在单位与同事相处融洽,也有了健康正常的人际关系网,远离了以前的毒友,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桂某的脾气性格也比以往沉稳了,能遵守社区康复协议的各项规定,他表示自己会继续保持下去,永远记住政府、社工对其的帮助,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远离毒品,早日戒断。
以情感化,用爱关心
戒毒让阳光一路相伴
生活总在继续,我始终和桂某保持常态化联系,时常聆听他的倾诉,给予他鼓励和引导。一句问候、一条信息,都让他明白始终有人在关心他,也让他坚定了戒除毒瘾的信念,让阳光一路陪伴。
慢慢地,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随着彼此间距离的拉近,我发现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从出所时的愁容满面,到现在的阳光笑容,一个乐观、自信、阳光的“新”桂某出现在我眼前,他懂事理、有礼貌、懂情义。
我经常听他对我说:“周社工,过去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是‘社会渣子’,既然我们是‘社会渣子’,那就‘渣’到底。我不是不懂道理,不讲情面的人,你真诚对待我,看得起我,把我当朋友,那我还好意思再‘浑’吗?要对得起朋友,请你放心,我的后半生一定和毒品说拜拜,好好过日子。”
桂某的变化让我欣慰,16年禁毒社工工作生涯,走街窜巷,踏遍康桥每个角落,每位服务对象的家、康桥救助所、康桥职介所、派出所等都留下了我的身影,无数个“桂某”的改变让我更坚信:社工应该站在心灵救赎者的角度给予帮助,以足够的耐心,聆听服务对象的种种倾诉。用真诚的态度引导教育,通过言行感化,排解其负面情绪,消除他们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的心态,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社工是服务对象心灵的聆听者和陪伴者,社工运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充分整合、调动社会资源服务帮助每一位对象恢复社会功能、逐步真正融入正常社会,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多一点包容、多一份爱心,用我们的热情、真诚、关爱、陪伴去帮助教育引导他们,让戒毒一路充满阳光。
相关链接:
文章排行
- v 马赛克遮住的是你的面容,也是你的人生
- v 戒毒瘾去心瘾 为迷途者点燃希望之灯
- v 社区戒毒康复,从“心”做起,为新生活
- v 从“新”出发 从“心”行动 用爱铺就戒毒人员回归路
- v 谢家滩一男子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被化隆公安约谈
- v 戒毒所里各有绝技的“特殊园丁”
- v 戒毒康复塑新生锦旗送给“摆渡人”
- v 从“心”出发,曾经的“瘾君子”浪子回头
- v 永兴县戒毒康复工作站开展戒毒人员现身说法活动
- v 戒毒女子突然晕倒!“那一刻,她的命就在我的手里……”
- v 昔日“瘾君子”变身“荔枝网红”!
- v 昔日“瘾君子”创业获新生,他的故事鼓舞人心
- v 戒毒人员“变形记”
- v “没有康复所,可能我都不在这个世界了”
- v 在绝望中绽放的希望之花
- v 一份来自戒毒康复人员的“回馈”
- v 平安关爱暖人心,困境家庭向前行——服刑在押暨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帮扶案例
- v “禁毒微笔记”翻开戒毒康复人员人生新篇章
- v 灵山警方持续严打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行为,不断提升社戒社康工作质量
- v 灵山一男子社区戒毒期间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结果……
- v 一封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感谢信
- v 大田镇助力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成功创业
- v 曾经的“瘾君子”当上社区禁毒志愿者,但片儿警“老莫”却看不到了……
- v 他杀妻骗保2590万元!案件所涉“迷药”是什么
- v 树仔镇戒毒康复人员化身禁毒志愿者
- v 妙龄女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今深陷毒潭、9次落网,令人扼腕
- v 违反社区康复规定 万宁一男子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 v 叛逆富二代跟风吸毒,17年青春耗在戒毒所
- v 巡逻盘查擒获“瘾君子”,行唐警方强制隔离戒毒2人
- v 违反社区戒毒协议,4人被强制隔离戒毒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网站地址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