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瘾去心瘾 为迷途者点燃希望之灯

2024-06-14 11:03 来源: 光明网

在距北京市中心30多公里的大兴区西庄路上,坐落着一所公益性戒毒机构——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作为全国6家戒毒康复示范所之一,天康所主要接收对象是社会自愿戒毒人员,他们在这里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戒治方法,努力抵御“心瘾”,回归社会。

这里是天康戒毒康复所运动康复中心。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人叫大勇,今年19岁。几个月前,大勇被家人送到这里接受自愿戒毒康复训练。

刘翼飞,是大勇的心理咨询师。据他回忆,刚入所时,大勇还处在毒品的稽延性症状中,表情木讷,注意力涣散,表达不清,行动不便,对戒毒完全没有想法。

19岁的大勇来自辽宁。2018年,因父母忙于工作,缺少监督,15岁的他开始沾染笑气。大勇自述,最疯狂时,他连续四个月不间断的吸食笑气,最终,导致其后腿部瘫痪。

所谓笑气,实际上就是“一氧化二氮”,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等行业,属于危险化学品,有着很强的成瘾性,吸入后,人会产生幻觉,不自觉发笑。吸食笑气的人群相对年轻,大多都在20岁左右。

当家人得知,大勇腿部瘫痪是因长期大量吸食笑气所致。就带着大勇辗转各地戒毒,但都没有成功。2023年10月,大勇母亲把大勇送进了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大勇母亲坦言,这是她最后的希望了。

天康戒毒康复所,成立于2007年2月,是一所公办自愿戒毒所,全国八家戒毒康复试点单位之一。来这里的康复人员都是自愿戒毒人员。在这里,戒毒民警虽然身着警服,却被亲切地称作“老师”,他们更多扮演的是心理医生和管理老师的角色。天康所没有高墙、铁窗,每间宿舍都有独立卫生间,内设两张床、一台电视,看上去更像是经济型旅店。

天康所为大勇专门设计了“支持--探索--修复”三个戒毒步骤。目的是帮助大勇恢复状态,树立信心,达到自愿、主动的远离毒品。

张志娟是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的心理咨询师。她告诉记者,对于身体已经脱毒的戒毒人员来说,如何成功战胜心魔、长期保持操守更为根本和复杂。因此,张志娟与团队总结出了“蒲公英三期五位一体”靶向戒治体系。通过沙盘治疗、正念冥想、个体疏导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大勇坚定了戒毒的心念,战胜心魔。

通过三个多月的康复治疗,大勇的身心逐渐恢复正常。不仅腿疾有了明显好转,对责任民警也建立起了极大的信任感。对于戒毒的探索逐渐有主动性。大勇打算在本期结束后,准备与康复所再续签一期协议。

责任编辑: 张举

扫描左侧二维码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下载禁毒在线订阅号
随时随地看新闻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