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杀妻骗保2590万元!案件所涉“迷药”是什么
丈夫周某,锦州本地人;妻子阎某,北京人,夫妻婚后没有固定收入,且挥霍无度。
2016年至2017年,周某以融资、配资等形式投资股票,累计亏损约300万元。
2017年至2018年,周某又在多家小额贷公司、借贷平台、银行贷款,数额巨大。
截至案发时,周某的债务总额约600万元。另据死者家属称,周某曾多次接到催债电话。
周某早在2016年4月份起就开始在没有明确固定收入的情况下,分别在六家保险公司购买了所有关于阎某发生意外死亡的保单,总计保费高达2590万元,周某都是唯一受益人。
事故发生前,周某把车停在路边,骗妻子服下了假迷药,随后妻子进入昏迷状态。确认妻子“睡熟”后,周某的心中开始倒计时,随即一场精心策划的撞车事故发生了。
尸检发现两种特殊药物
受伤的周某被送往医院抢救,被诊断为双腿多处粉碎性骨折,双侧踝关节骨折,颈椎错位并颈髓损伤,肠破裂,且因失血过多处于昏迷之中,生死未卜。
法医对妻子阎某进行尸检,发现其颅骨多处骨折,右侧的肋骨几乎全部折断,气管和脾脏多处破裂。
但法医同样发现了疑点:如此严重的撞击下,死者的双臂却没有任何骨损伤?这与正常人发生紧急状况下,双手下意识地去保护自己的情况相悖。
与此同时,法医还在阎某的胃容物中检测出了两种精神类药物成分。其中一种药物成分为国家严格管控的抗精神病药,具有强力的催眠、镇静效果。另一种药物成分为治疗癫痫病药物,两者不可以同时服用。警方向死者阎某家属了解到,阎某虽然儿时曾有癫痫病史,但成年后从未见其发作,也未服用治疗癫痫病药物。
丈夫似乎对撞击早有准备
锦州警方发现,事故发生的地点为转盘处,正常车辆行驶至此必然要减速,然而现场勘查未发现有任何刹车减速的迹象。根据撞击痕迹,事故车辆发生撞击时,速度大约在80km/h以上。而肇事车辆为丰田汉兰达吉普车,该车车身大,“正常行驶的话,不会达到这么快的速度。”
当地交警技术人员分析,如果这辆车在撞击时达到这个速度,需要有短距离急加速。同时车辆的行驶轨迹为直接碰撞,发生事故时没有任何紧急避险行为。
此外,勘查民警还发现,事故发生后,坐在驾驶位置的周某怀里还抱着一个抱枕,仿佛对撞击早有准备。诸多疑点让警方认定这绝不是一起单纯的交通事故,其中必有隐情。
2017发生过一次相同的车祸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事故发生后,阎某家属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大量巨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单,总计保费高达2590万元。
至此,锦州警方发现,种种疑点均指向死者阎某的丈夫周某。这会不会是一起杀妻骗保案件?
事故发生后,因伤势过重周某一直住院治疗,其间做了8次大手术,这对侦查员获得口供造成极大困难。
警方调查中发现,周某早在2016年4月份起开始主动咨询办理保险业务,在没有明确固定收入的情况下,分别在六家保险公司购买了大量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需交的保费金额达到约8.5万元。而所有关于阎某发生意外死亡的保单中,丈夫周某都是唯一受益人。
警方调查周某购买保险之后的车辆行驶情况。不出所料,2017年9月19日晚,周某曾驾驶相同车辆在滨海公路发生一起单方责任事故,车辆撞在路边路灯杆,当时妻子阎某坐在副驾驶位置。
事故后阎某受伤处于昏迷状态,被送至锦州市205医院救治。据当时的主治医师回忆,CT检查未发现颅脑损伤,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故认为伤者状态与交通事故成伤不符。直至次日阎某苏醒,仍精神恍惚,神志不清,不愿意与医生交流,并于当日出院。妻子阎某虽然没有在事故中死亡,但周某通过保险获赔5.8万元。
丈夫网购迷药迷晕妻子
两年的追查中,办案民警一直没有放弃对死者体内两种可疑化学药品成分的追查,并发现周某于2017年10月16日以530元的价格通过其微信购买了一瓶迷药。
这瓶来历特殊的迷药和死者阎某体内验出的两种化学药品存在什么关系呢?锦州警方追溯到当年销售给周某迷药的卖家,调查后得知其卖给周某的药品不是真正的迷药,而是其他药物冒充的假迷药。
民警又通过物流公司总部,查到了当年的物流信息,发现当年从货源地发往锦州其母亲家中的一条物流信息。警方根据获得的大量证据证实,当年周某买到的药,与死者阎某尸检中发现的成分吻合。
2021年3月,经过长达2年多的治疗,犯罪嫌疑人周某身体状况逐渐趋于稳定,警方决定对其变更强制措施为刑事拘留。
据周某交代,自己是锦州本地人,妻子阎某是北京人,两人相识于北京。夫妻婚后没有固定收入,且挥霍无度。
3月23日,锦州市公安局介绍,周某已经被当地检察机关依法逮捕,并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案中,
周某通过微信购买“迷药”,
试图迷晕妻子。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
现实生活中,部分不法分子
将“迷药”视为作案工具,
辅助其实施犯罪行为……
据了解,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犯罪的迷药种类多达十余种,这些迷药虽名称不同,但其中所含的成分大多为三唑仑、氯硝西泮、氯硝安定、劳拉西泮等成分,滥用均可成瘾,对身体产生危害,个别迷药中甚至含有甲基苯丙胺(冰毒)。大多数违法犯罪分子根本不懂药理,为顺利实施犯罪通常会加大剂量,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在遭到侵害时若能及时察觉被诱骗服食迷药,前期可采用催吐方式自救,而迷药一旦被人体吸收,几乎没有自救可能。
相关链接:
文章排行
- v 马赛克遮住的是你的面容,也是你的人生
- v 戒毒瘾去心瘾 为迷途者点燃希望之灯
- v 社区戒毒康复,从“心”做起,为新生活
- v 从“新”出发 从“心”行动 用爱铺就戒毒人员回归路
- v 谢家滩一男子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被化隆公安约谈
- v 戒毒所里各有绝技的“特殊园丁”
- v 戒毒康复塑新生锦旗送给“摆渡人”
- v 从“心”出发,曾经的“瘾君子”浪子回头
- v 永兴县戒毒康复工作站开展戒毒人员现身说法活动
- v 戒毒女子突然晕倒!“那一刻,她的命就在我的手里……”
- v 昔日“瘾君子”变身“荔枝网红”!
- v 昔日“瘾君子”创业获新生,他的故事鼓舞人心
- v 戒毒人员“变形记”
- v “没有康复所,可能我都不在这个世界了”
- v 在绝望中绽放的希望之花
- v 一份来自戒毒康复人员的“回馈”
- v 平安关爱暖人心,困境家庭向前行——服刑在押暨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帮扶案例
- v “禁毒微笔记”翻开戒毒康复人员人生新篇章
- v 灵山警方持续严打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行为,不断提升社戒社康工作质量
- v 灵山一男子社区戒毒期间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结果……
- v 一封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感谢信
- v 大田镇助力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成功创业
- v 曾经的“瘾君子”当上社区禁毒志愿者,但片儿警“老莫”却看不到了……
- v 树仔镇戒毒康复人员化身禁毒志愿者
- v 妙龄女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今深陷毒潭、9次落网,令人扼腕
- v 违反社区康复规定 万宁一男子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 v 三进三出戒毒所,“袋袋户口”的他如何重新回家?|禁毒社工故事
- v 叛逆富二代跟风吸毒,17年青春耗在戒毒所
- v 巡逻盘查擒获“瘾君子”,行唐警方强制隔离戒毒2人
- v 违反社区戒毒协议,4人被强制隔离戒毒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网站地址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