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变形记”

2022-06-30 11:18 来源: 法制网

“恭喜你,这次体能测试,你通过了!”从民警张翼口中听到“通过”的好消息,胖大汉王晓(化名)像孩子一样,又蹦又跳,开心了好半天。作为“体育困难户”,他这一天的到来比其他人要晚很多。

王晓通过的,并不是普通学校的体育考试,而是重庆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未成年人所)推出的运动康复测试。在推进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过程中,未成年人所把运动康复作为戒毒康复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探索和实践,在运动康复工作实体化运行中,创造出的一套助推康复训练工作实体化的工作机制。

王晓便是该模式下的学员之一,6月10日,他通过了康复巩固期的多项测试,进入最后的回归指导区,距离重新回到社会,只差最后一步。这一天,他很开心,一面收拾自己的物品准备换区,一边转头跟民警调侃:“就像读书一样,我通过考核了!”

6月,未成年人所在操场举办了“感恩生命 健康生活——戒毒人员签名宣誓”活动。台上,王晓作为二大队康复养身操的领操者,在台上认真的表演。台下,民警邱舰却暗暗捏了一把汗,担心他动作失误,把表演弄砸。

这个身高180多公分的胖大汉,是这里出了名的刺头,有6年的吸毒史,平均吸食毒品频率为每周3次。刚入所体检得知他有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疼痛等症状,而他也常常以自己身体有病为由,与他人发生争执、拌嘴。

强戒所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他的人生态度,反而让他越来越好勇斗狠。刚来不久,便殴打同队戒毒人员李某,还长期散布消极言论,撺掇其他戒毒人员闹事,甚至对戒毒民警撂狠话,不服从管教。

民警根据他的状况,开出“运动处方”,分别在“生理脱毒”“教育适应”“康复巩固”区域设置科学的康复训练实操,以此提高王晓的身体机能,恢复病态身体。王晓必须在前一个区域达标之后,方能流转进入下一个区域。而“刺头”王晓,则因为表现不佳,通过了生理脱毒期后,便一直在教育适应区“留级”。

康复训练中心主任张翼说,根据每名戒毒人员所处戒治流转区域的不同,开展不同的康复训练实操。在生理脱毒期,开展有氧运动;在教育适应区,开展康复训练理论教育;在康复巩固区,开展“两基两特”运动和落实“七个一”;在回归指导区,开展有氧运动,目的是突出链条运行,丰富康复形式,恢复戒毒人员的身体机能。

而对于王晓这样“油盐不进”的“刺儿头”,他们还制定“定制方案”。康复训练中心和王晓所在大队负责人多番考虑后决定,让民警康复训练师邱舰当他的“专属导师”。

邱舰通过与王晓进行个别谈话、与其家属沟通得知,其早年有运动员经历,并且常年坚持运动。自吸食毒品后,停止了运动健身,故腰部出现肌肉劳损和神经疼痛的症状。

邱舰根据情况,在日常康复训练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通过激活腰部肌群、激活群腹部肌、增加髋部稳定性,结合晚间自由活动时间、就寝时间,加强王晓的核心力量肌群训练。就这样,王晓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康复训练各项指标均达标,通过了教育适应区的考核,进入到康复巩固区。

为了巩固王晓的训练成果,邱舰推荐王晓参加6·26国际禁毒日康复训练操表演的领操人,以此增强他的戒治信心。

“我一定好好练!”听到消息,王晓十分兴奋,愉快地接下了任务,拼尽全力练习康复养身操。凭着自身的刻苦努力,王晓很快被指定为领操人。表演当天,由于担心没有什么表演经验的王晓在舞台上露怯,邱舰一直十分紧张,但演出却很成功,还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张翼说:“根据训练前后对比可以看出,戒毒人员王晓康复训练后的身体基本指标明显优于康复训练前,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强于康复训练前,特别是心理承受力明显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提高,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由此说明,特色运动处方在提高戒毒人员身体素质、增强戒毒人员心理素质、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改善与人交流沟通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是积极有效的。”

责任编辑: 张举

扫描左侧二维码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下载禁毒在线订阅号
随时随地看新闻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