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关爱暖人心,困境家庭向前行——服刑在押暨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帮扶案例

2022-03-29 14:42 来源: 腾讯

一、接案背景

(一)平安关爱的行动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整治突出毒品问题的实施意见》要求,根据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重点人群组关于涉吸毒人员管理服务和关爱帮扶的职责任务,国家和省禁毒办决定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全面摸清社会面吸毒人员现状底数、精准关爱社会面吸毒人员,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减少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性。

(二)个案背景

社会工作者在接手禁毒领域工作之初,通过翻查过往资料去了解辖区内戒毒康复人员的整体状况。其中发现阿勇是一名管控状态为戒断满三年的戒毒康复人员,因为其联系电话是空号,之前跟进的社会工作者无法直接联系到阿勇,加上阿勇他也不需要定期尿检、报到等工作,几位社会工作者都没有见过阿勇本人。日常的跟进只能通过辅警等第三方的核查,来掌握阿勇的生活动态。

为了切实做好核查跟进工作,实现精准帮扶工作,2020年4月,社会工作者邀请社区治保主任进行上门家访。而正是通过这一次与家属面对面的沟通,社会工作者才了解到阿勇早在2016年因贩卖毒品而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目前还在监狱服刑,而其家庭因为失去阿勇这一经济支柱多年来一直承受着极重的家庭负担。

这个家庭面临着负担两个孩子成长教育的生活困境,在读大学的大女儿每年两万多的学费,小儿子也刚考入技校开始进一步的学业深造,孩子们的学费与生活费对于这个家庭而言,都是巨额的开支。

二、个案资料分析

(一)毒品滥用情况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毒品吸食还促使贩毒蔓延开来,大批吸毒者以贩养吸,加入贩毒者的行列。

而本案例中的阿勇也正是一名以贩养吸的吸毒者。据家属介绍与相关资料显示,阿勇,男,49岁。在19岁时受到他人引诱吸食毒品,从此踏上了吸毒这条不归路。

在2006年阿勇曾因犯盗窃罪、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16年春节阿勇又再次复吸,并多次向他人贩卖甲***胺获取毒资,并被公安机关捉获,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至2025年1月31日。

(二)家庭关系情况

阿勇与妻子育有一双儿女,并与母亲一起居住。一下子失去阿勇这一家庭经济支柱,其整个家庭都因此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与妻子的身上,除去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外,这个家庭还面临着负担两个孩子成长教育的生活困境。

在面对困境时,阿勇一家人也紧紧团结在一起,但不免对阿勇有一些怨言。阿勇的妻子提到,如果不是他吸毒,这个家也不会那么难。

看到同事积极去考证,去深造,但是回看自己的家庭,什么都要靠自己,还有两个孩子要抚养,不得不错过很多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三)家庭经济状况

曾是全职妈妈的阿勇妻子迫于无奈,开始挑起生活的重担,出外工作,每月工资收入不到2000元。而年逾70岁的阿勇母亲则每日坚持在村口值夜班以帮补家用。

在读大学的大女儿每年需要两万多的学费,在2020年9月,阿勇的小儿子考入职业技校开始进一步学业深造,每年的生活费与教育开支则至少需要1万元。

三、个案需求评估

(一)家庭支持薄弱,需要得到加强

因为吸毒,周围的亲戚邻里早已不愿与阿勇家有过多的来往,加上阿勇入狱,家庭经济条件每况愈下,亲戚邻里对阿勇一家是避之唯恐不及。“穷在闹市无人问”概括出了这个家庭的支持现状。

(二)未成年子女教育发展需要得到关注

处在青春期的少年羞于向外人提起还在监狱服刑的父亲,在一些教育补助申请面前总会有各种的担忧。

家庭经济状况差,父亲阿勇也长期缺席,小儿子深深知道在这个家庭里面需要自己多承担一些,有时会表现过于懂事,但他内心的心理状况,其情感需求有没有得到应有满足,这些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

综上述,为了帮助在监狱服刑的阿勇保持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构,也为了巩固阿勇回归社会的信心,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平安关爱”文件精神,因而社会工作者先介入其家庭,开展帮扶工作。

四、理论支撑

社会支持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为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包括正式的社会资源和非正式的社会资源。

正式支持来自政府、社会正式组织的各种制度性支持,主要是由政府行政部门,如各级社会保障和民政部门,以及准行政部门的社会团体,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实施。非正式的支持主要指来自家庭、亲友、邻里和非正式组织的支持。

社会支持理论指导社会工作者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服务也是一种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发挥两个作用:一方面,是以其掌握的社会资源为这个困境家庭提供直接的帮助,以满足当前比较紧迫的需求;另一方面,帮助困境家庭补足和扩展其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困境家庭提高建立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

五、介入目标

(一)总目标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戒毒康复,为服刑戒毒康复人员的家庭提供充足支持,增强服刑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毒及回归社会的信心。

(二)分目标

1.针对该家庭,扩展与增强至少两个类型的社会支持网络;

2.有效缓解该困境家庭困难等情形,帮助解决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费用支出等实际问题;

3.关注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等教育发展,增强戒毒康复人员家庭正向功能发挥。

六、介入过程

(一)专业评估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者通过家庭走访与社区访谈等形式,收集完善该家庭的基本情况,全面评估该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了解该家庭的困境,确定服务需求,同时通过与社区沟通了解该家庭曾经获得与正在享受的社会救助等福利政策。

(二)平安关爱齐行动,市、区、镇等多部门单位形成合力

社会工作者关注到阿勇家这一家庭困境,立即向平安关爱行动小组作出反馈,团队骨干成员迅速行动,组织相关部门,包括区禁毒办、镇综治办、社区居民委员会、启明星驿站等工作人员组建平安关爱行动小组,小组成员积极讨论、研究问题,为帮扶该家庭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行动。

平安关爱行动小组透过区禁毒协会等资源,为阿勇的小儿子申请了5000元的生活费,帮助解决其生活之忧,而通过区禁毒办与教育部门的协调,平安关爱行动小组与阿勇小儿子考入的职业技校取得联系,协调其学费减免情况。

平安关爱行动小组亦定期了解该家庭的日常生活需求,做到主动了解,积极链接资源。市妇联、区禁毒办、镇党委等入户了解,倾听困境家庭的心声与需要,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送暖被,送电磁炉,急该家庭之急,忧该家庭之忧。

除了实际问题的解决,平安关爱行动小组的帮扶也渗透到这个困境家庭的方方面面。在2020年夏天,阿勇家出现停电的情况,家庭成员以为是没有缴纳电费,但在存入存款、缴完电费后却一直没有恢复供电。

镇禁毒办、村居干部、村长等小组成员主动找银行了解情况,帮助梳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缓解家庭成员的担忧情绪。了解发现原来缴纳电费的银行账户是阿勇本人,而非其他家庭成员名下。因阿勇毒品犯罪而被法院判处罚款,识别到该银行账户可以缴纳罚款时,银行就会代法院划走账户的存款。

但这个账户正是阿勇家的分红账户,其与村内分红挂钩,无法更名,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同类情形,村民小组的财务主动联系该家庭成员,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的拨款信息,以便该家庭能够立马转账,将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2020年7月,在了解到在读大学的大女儿期望透过找一些暑期工来挣取自己生活费的想法后,平安关爱行动小组亦积极协助她申请周边社区实习的机会及提供参与交通疏导等志愿岗位,让其女儿在增强社会实践的同时,也能实现帮助解决生活困境的心愿。

(三)关注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

社会工作者与阿勇的小儿子保持定期沟通的频率,了解其学习适应情况与朋辈交往情况,在面对申请符合条件的各项政策时引导未成年子女放下心理不必要的负担。

社会工作者还积极探索小儿子的学业与职业规划,积极引导他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朝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习,不与其他同学盲目攀比生活条件。

在辅导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引入了低保临界社会救助项目的资源,邀请社会救助项目的社工一道开展青少年辅导工作。

社会救助项目的社工积极推荐相关的青少年活动及从阿勇小儿子的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引导其成为项目的志愿者。

七、服务成效评估

(一)增强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者通过组建平安关爱行动小组,拉动包括市妇联、区禁毒办、镇综治办等不同单位部门一同参与到这个帮扶行动中,为这个家庭注入不同的帮扶力量,该家庭的成员也更加主动提出遇到的困难问题,并得到有效的关注。

其中包括社会工作者说服村居相关工作人员重新启动对该家庭的低保审核。但最终该家庭有村内分红等原因,家庭人均收入金额高于低保申请要求,而未能成功申请,但这一过程也帮助该家庭成员了解到了早前低保申请不通过的原因,也不再抱怨为什么得不到更多的支持。

(二)链接关爱扶持资金,有效缓解该家庭经济困难情形

社会工作者通过区、镇等不同部门成功链接关爱扶持资金5000元,帮助解决未成年子女生活费困扰,并由教育部门协助免除该子女的学费。

社会工作者利用正式的社会支持资源,有效地缓解这个家庭的困境,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家庭功能,让孩子的学业问题不再成为家庭的重担。

(三)关注未成年子女,鼓励传递社会关爱

平安关爱行动小组的帮扶让这个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未成年子女在家长的鼓励与社会的帮扶下更有信心地选择了五年制的技校学习生活,同时他表示自己日后也将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心意。

同时未成年子女多次表示自己与家庭受到了外界很多的帮助,自己非常愿意参与志愿服务,将社会关爱传递下去。

(四)服刑戒毒康复人员获得鼓励,承诺积极改造

而在狱中服刑的阿勇也通过与家属的交流了解得知,自己的家庭受到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子女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其内心倍受感动,因而写下了手写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己的悔过之心与感激之情,并承诺自己会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担负起一个父亲与丈夫的家庭责任。

八、服务反思

(一)戒毒康复服务面对的主体

戒毒康复服务面对的主体毫无疑问首先是戒毒康复人员本人,而毒品给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带来种种问题,家庭关系紧张,矛盾冲突升级,家庭经济收入骤减,我们社会工作者与相关部门又是否会主动纳入服务的范畴呢?

(二)因毒致困的家庭介入中未成年子女的服务方向

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面临的生存困境为其人格成长和社会和谐埋下了安全隐患,是社会治理中不容忽视的群体。

在针对该家庭的后续跟进帮扶,社会工作者亦需要留意该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服刑父亲的情感梳理,持续改善未成年子女成长环境,以及关注服刑戒毒康复人员回归家庭后的家庭关系修复,协助构建完整和谐家庭。


责任编辑: 张举

扫描左侧二维码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下载禁毒在线订阅号
随时随地看新闻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