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微笔记”翻开戒毒康复人员人生新篇章

2022-03-29 14:14 来源: 澎湃

“禁毒微笔记”是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戒毒康复中心“禁毒微+”工作法中的一微,对于有意向就业却一时又找不到工作的戒毒康复人员,禁毒专干将他们的工作要求和生活需求记录在笔记本上,叮嘱他们有什么困难及时和专干联系。

20220329_132254_005.jpg

“我现在没钱没工作,家人不理我,希望你能够帮我找份工作解决我目前的困难……”这是“禁毒微笔记”记录的一条求助信息,发出求助的是戒毒康复人员老刘,今年48岁,因涉毒生活困难,后来,在禁毒部门的帮助下对未来有了信心。
初见面,从关怀出发
刚开始接触老刘的时候,禁毒专干多次电话联系,都石沉大海,便立即改变策略上门家访。初见老刘的场景让禁毒专干始终难以忘怀,他比同龄人更显老态,目光涣散,衣着邋遢,面无表情,平时走路拄着的拐杖好像是他的武器一般被他立在身前,眼神中透露着防备,口气也十分冷漠:“周围的人知道我吸毒,都跟防贼一样防我,这十几年从来没有人正眼瞧过我,你们也不要假惺惺地装什么好人,让我去报到,再不要来打扰我,我现在谁都不相信,你们都是骗子!”

20220329_132254_006.jpg

像老刘这样的戒毒康复人员,不相信他人、易情绪化、对工作人员特别抵触,谈心谈话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真倾听老刘的过往经历并详细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待老刘冷静下来之后,我们意识到不能“来硬的”,便先安抚了老刘的情绪,告诉他我们是真心想要帮助他的,让他放下了对我们的警惕。之后,我们趁热打铁,制定了对他的帮扶目标及计划。我们经常上门对老刘进行慰问,通过送衣物、送米面油,与他唠家常,为他讲解国家对待戒毒康复人员的政策和禁毒知识,引导他敞开心扉,告诉他有困难一定要同工作人员讲。水滴石穿,老刘这颗硬邦邦的“石头”终于也被我们磨穿了,他逐渐放下了对我们的戒心,与我们分享最近的生活情况和所思所想,脸上也有了笑容,他开始主动配合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工作,需要尿检、毛发检测的时候,都是随叫随到。
做帮扶,从需求入手
老刘原来在工厂上班,父亲是老师,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但因脾气不好,和厂长闹矛盾,一气之下辞了职。2008年,老刘因吸毒再次失业,只好到处打零工筹措毒资,他给人挖过化粪池,在建筑工地上也打过零工,问父母、亲戚和朋友借了个遍,欠了一屁股烂债。
2012年冬天,老刘意外摔断了脖颈,伤了脊髓,留下了残疾。2018年7月,父亲遭遇车祸去世了,老刘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残疾的老刘找工作没人要,又因吸毒和亲戚闹崩,一时间生活陷入困境。

20220329_132254_007.jpg

针对老刘的困难,我们坚持因人施策,通过多次与民政部门、村两委沟通协商,先对他进行了临时救助,解了燃眉之急,然后又申请了廉租房、低保,给了老刘一个栖身之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防止老刘“吃低保,成懒汉”,我们又开始为他张罗工作。考虑到老刘身体状况不便从事体力劳动,我们通过与社保部门沟通协商,为老刘找了一份门卫的工作,工资不高但很稳定。每到发工资的时刻,老刘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他感激地对禁毒专干说:“这是我自食其力的结果,我用得踏实、安心。”
在禁毒专干的不懈努力下,老刘终于成功就业,至今仍然坚持在岗工作。家人看到老刘的正向改变,由开始的避之唯恐不及,到现在开始慢慢接纳他。在老刘工作之后,哥哥主动联系他,并邀请他参加家庭聚会。老刘的正向转变赢得家人的认可,家庭关系也随之改善。

责任编辑: 张举

扫描左侧二维码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下载禁毒在线订阅号
随时随地看新闻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