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瘾君子”,被父亲举报吸毒,如今变身非遗文化传承人
锣鼓响起,穿着华丽戏服的杨汉威一亮嗓子,台下响起阵阵掌声、叫好声。没人会想到,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字戏的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是“瘾君子”,戒毒后又复吸,几次站在“悬崖”边。
杨汉威出生在汕尾市海丰县,白字戏戏台上领奏的父亲,成了杨汉威入行的启蒙人。他后来在汕头市戏曲学校学习。每天5:20起床上早课,练习压腿吊嗓子等基本功。本来他可以成为一名白字戏演员。
然而,在偶然认识的“好友”的怂恿下,他尝试了别人口中的“好东西”。
回忆起吸毒那段浑浑噩噩的日子,杨汉威说:“最疯狂的一次连续十二天没有睡觉,也不吃饭,就吸毒加喝水,人瘦得不成样子。吸完毒后精神亢奋,把家里的电视、空调、冰箱、影碟机等电器拆掉,又重新装起来。”
他在戏团里混日子只是为了有钱买毒品。更多时,杨汉威神情恍惚,吸毒时产生严重的幻觉,自残行为越来越多;不吸毒的时候,幻觉也如影随形。
长长的铁链,几斤的锁头,黑暗的小屋子,还有不限量的啤酒——这是杨汉威家人为他打造的戒毒方式。屋里的杨汉威毒瘾犯了就喝酒,喝醉了就睡。屋外的父母以泪洗面,不知道儿子的未来在何处。
整整三十天,杨汉威才走出这个屋子。可惜毒戒了,瘾还在。2012年,杨汉威重新吸毒。杨父绝望之时,拿过来两条绳子,对他说:“我们父子俩上吊算了,省得害人。”
2013年,杨父最终选择了报警。
广东省增城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范旗辉发现,杨汉威对父亲报警始终耿耿于怀。于是他一有机会就会和杨汉威交流,潜移默化,慢慢有了成效。
与此同时,他发现杨汉威在戏剧方面有一定的功底,便让杨汉威任文艺队队长。杨汉威的表现非常好,由他带领的文艺队几乎每次都能拿到最佳节目奖、最感人奖、一等奖等多个荣誉,且节目都由杨汉威自编自导自演。杨汉威对此也颇为自豪。
2015年4月,杨汉威因为表现优异,提前3个月离所。
离开戒毒所,杨汉威的挑战也开始了。回家当晚,就有以前的“粉友”找上门,问他要不要去“爽一把”,他严词拒绝。
为了回归正常生活,他买了一辆三轮车,和老婆一起摆地摊。“生意很不好,摆地摊维持的也仅仅是一日三餐,早上四点多出门晚上十点多到家,很辛苦,压力非常大。”杨汉威道。
当生活不如意时,焦虑、困惑及无助会动摇一个人的意志力。“他开始封闭自己,有时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两天也不出来。”杨汉威的老婆说,她知道丈夫比较能听得进范旗辉的话,于是打了一通求助电话。
接到电话的范旗辉内心沉重,生怕杨汉威再一次误入歧途。他给杨汉威打了一通电话,为了不给他压力,只当做什么都不知道,找了个要去海边玩的借口,顺便去见一见他这个朋友。
“要不是范大队长,我很有可能又复吸了。”杨汉威说,后来他发了一条短信给范旗辉:“大队长这几年对我诸多关心和指导,几次放下手头工作,不惜车程来回五百多公里,特别耐心。这份恩情,我不会忘,我父母也念念不忘,真的特别感谢。”
2016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汉威在演出中遇到了汕尾市戏曲剧团的张团长。张团长颇为看好他,认为他基本功好,感染力强,有戏剧表演天赋,破例邀请他随团到各地参与演出。张团长是海丰白字戏传承人,真正拜入门下的徒弟只有两位,杨汉威便是其中之一。
“我虽然已经40岁,但在白字戏方面,还是个学生。每次演出完,戏迷都会把拍下来的视频发给我,提醒我哪里做错了,我再从中学习,积极改进。”杨汉威说:“戏剧文化深不见底,戏文里的含义需要细细揣摩,会有很多收获。”
时至今日,杨汉威的生活依然没办法和那段过去彻底告别,吸食合成毒品留下来的后遗症还存在。
对于很多戒毒人员来说,离开强戒所,有复吸想法的人以及想要和过去彻底告别的人,都想把强戒所里的记忆彻底抹去。杨汉威却不讳言这段经历,“让更多人知道,就是要自己受到监督,绝对不能再复吸”。
生活一步步向前。杨汉威上戏台的频率越来越高,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他买了新房,装修好邀请众人喝酒的时候,很多人甚至觉得不可思议,曾经那个狼狈的杨汉威真的开始了新生活。
谈起父亲报警的事情,杨汉威笑了笑,说道:“(父亲)不这么做的话,我就完蛋了!”
“那复吸的几率有多大?”杨汉威斩钉截铁地回答:“零,绝对是零!”
相关链接:
文章排行
- v 马赛克遮住的是你的面容,也是你的人生
- v 戒毒瘾去心瘾 为迷途者点燃希望之灯
- v 社区戒毒康复,从“心”做起,为新生活
- v 从“新”出发 从“心”行动 用爱铺就戒毒人员回归路
- v 谢家滩一男子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被化隆公安约谈
- v 戒毒所里各有绝技的“特殊园丁”
- v 戒毒康复塑新生锦旗送给“摆渡人”
- v 从“心”出发,曾经的“瘾君子”浪子回头
- v 永兴县戒毒康复工作站开展戒毒人员现身说法活动
- v 戒毒女子突然晕倒!“那一刻,她的命就在我的手里……”
- v 昔日“瘾君子”变身“荔枝网红”!
- v 昔日“瘾君子”创业获新生,他的故事鼓舞人心
- v 戒毒人员“变形记”
- v “没有康复所,可能我都不在这个世界了”
- v 在绝望中绽放的希望之花
- v 一份来自戒毒康复人员的“回馈”
- v 平安关爱暖人心,困境家庭向前行——服刑在押暨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帮扶案例
- v “禁毒微笔记”翻开戒毒康复人员人生新篇章
- v 灵山警方持续严打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行为,不断提升社戒社康工作质量
- v 灵山一男子社区戒毒期间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结果……
- v 一封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感谢信
- v 大田镇助力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成功创业
- v 曾经的“瘾君子”当上社区禁毒志愿者,但片儿警“老莫”却看不到了……
- v 他杀妻骗保2590万元!案件所涉“迷药”是什么
- v 树仔镇戒毒康复人员化身禁毒志愿者
- v 妙龄女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今深陷毒潭、9次落网,令人扼腕
- v 违反社区康复规定 万宁一男子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 v 三进三出戒毒所,“袋袋户口”的他如何重新回家?|禁毒社工故事
- v 叛逆富二代跟风吸毒,17年青春耗在戒毒所
- v 巡逻盘查擒获“瘾君子”,行唐警方强制隔离戒毒2人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网站地址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