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所里的“摆渡人”
他是用心照亮戒毒人员“回家”路的戒毒警察,他是诚心感化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的司法所所长,她是马不停蹄地处理各项事务的公诉科女干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基层政法工作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守望平安,奉献不一样的青春……
4月15日,河南法制报记者来到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走近这群常年奋战在戒毒一线,默默无闻守望平安的“摆渡人”:戒毒警察。
当日,正好是该所二大队的戒毒学员接见日。8时,在探访室,记者见到了“今天我当班”的主角——该所二大队副大队长陈绍辉。他正在探访室里来回巡逻,时刻注意着有无突发情况。
今年3月初进所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杨某,当日是第一次有家属接见,他70岁的老母亲张老太一大早从温县老家赶来。隔着玻璃,母子相见,张老太泣不成声,手握话筒颤抖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见状,杨某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埋头痛哭。母子二人的反常表现,引起了陈绍辉的注意。他快步上前,轻拍着杨某的背劝导他平复情绪,并关切地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此时的杨某除了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奈,接见只好终止。
陈绍辉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通过对讲机吩咐探访室值班民警留住张老太,并快步上前和老人谈心。原来,杨某的妻子在得知杨某吸毒后就一直怄气,不愿意来探望杨某。张老太一想到之前好好的一个家眼看就要散了,就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陈绍辉不断地安慰老人,并向她要了杨某妻子的联系方式,承诺会帮助老人劝说杨某妻子。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老人的情绪终于稳定了,陈绍辉搀扶着张老太把她送上车,才转身离开。
随后,陈绍辉把杨某叫到办公室,和他进行个别谈话。一开始,杨某并不想和陈绍辉说家里的事,经过反复细致的劝解,杨某终于打开了心结,失声痛哭起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深入交谈,杨某慢慢地振作起来,承诺会好好表现,争取早日戒毒,回归家庭,孝敬母亲。杨某走出了谈心室,陈绍辉的工作却还没结束。他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写这次的谈话记录。在戒毒一线工作10多年了,陈绍辉用过的工作笔记、谈话记录本有60余本,摞在一起足足有两尺多高。
“挽救一个吸毒学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我们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陈绍辉说。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忙碌和坚守已成了他们的日常。
记者手记
太阳之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是人民教师;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人是人民警察。而戒毒警察,既是人民警察,也是特殊的教师。在戒毒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陈绍辉和他的战友们就是戒毒所里的“摆渡人”,他们用心照亮戒毒人员的“回家”路,用爱与责任、忠诚和坚守诠释着戒毒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链接:
文章排行
- v 马赛克遮住的是你的面容,也是你的人生
- v 戒毒瘾去心瘾 为迷途者点燃希望之灯
- v 社区戒毒康复,从“心”做起,为新生活
- v 从“新”出发 从“心”行动 用爱铺就戒毒人员回归路
- v 谢家滩一男子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被化隆公安约谈
- v 戒毒所里各有绝技的“特殊园丁”
- v 戒毒康复塑新生锦旗送给“摆渡人”
- v 从“心”出发,曾经的“瘾君子”浪子回头
- v 永兴县戒毒康复工作站开展戒毒人员现身说法活动
- v 戒毒女子突然晕倒!“那一刻,她的命就在我的手里……”
- v 昔日“瘾君子”变身“荔枝网红”!
- v 昔日“瘾君子”创业获新生,他的故事鼓舞人心
- v 戒毒人员“变形记”
- v “没有康复所,可能我都不在这个世界了”
- v 在绝望中绽放的希望之花
- v 一份来自戒毒康复人员的“回馈”
- v 平安关爱暖人心,困境家庭向前行——服刑在押暨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帮扶案例
- v “禁毒微笔记”翻开戒毒康复人员人生新篇章
- v 灵山警方持续严打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行为,不断提升社戒社康工作质量
- v 灵山一男子社区戒毒期间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结果……
- v 一封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感谢信
- v 大田镇助力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成功创业
- v 曾经的“瘾君子”当上社区禁毒志愿者,但片儿警“老莫”却看不到了……
- v 他杀妻骗保2590万元!案件所涉“迷药”是什么
- v 树仔镇戒毒康复人员化身禁毒志愿者
- v 妙龄女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今深陷毒潭、9次落网,令人扼腕
- v 违反社区康复规定 万宁一男子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 v 三进三出戒毒所,“袋袋户口”的他如何重新回家?|禁毒社工故事
- v 叛逆富二代跟风吸毒,17年青春耗在戒毒所
- v 巡逻盘查擒获“瘾君子”,行唐警方强制隔离戒毒2人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网站地址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