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戒瘾者一步步带入复吸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无关的决定”

2020-10-26 15:12 来源: 甘肃禁毒网

李运军,江苏省戒毒管理局干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司法部戒毒管理局特聘戒毒专家。

当戒毒人员完成脱毒治疗,甚至初步实现戒掉毒瘾以后,往往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成功地保持操守也有正性的、积极的心态和期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关键时刻”,他们会遇到一些“小小的决定”,这些“小小的看似与吸毒无关的决定”,会让戒毒人员暴露于重新吸毒的高危情境之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并及时停止或被及时制止,就可能会从操守或偶吸发展为复吸。如:

主动暴露到危险环境中——“我只是顺便拜访他,我不认为他还在吸毒”;

检验自己拒绝诱惑的能力——“看着他人吸毒,我觉得我能应付(不吸)”;

把自己的操守建立在别人的行为上——“只有父亲不管我,我才开始改变”;

坚持要待在危险环境中——“看看治疗是否有效”;

…………

其实,这些“看似无关的决定”对于成瘾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是一种常见的导致高危情境再现的心理过程。虽然在某个时间段上,这些决定并不一定显得特别可怕(如去哪里吃饭,回家的路线,是否去看朋友),但是一系列“小决定”会一步步将戒瘾者带入复吸的危险境地,并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使情况迅速恶化。

合理化和否认是“看似无关的决定”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能够起到很好的掩护作用,这是一个自我欺骗的过程。戒毒人员往往不清楚这个过程,经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入高度危险的场景,在事后回想才认识到这些决定的危险性。

请看下面一个实例:

小李(进戒毒所3次)出所后,有很多次都决定不再吸毒,但他从未能够坚持下去。

这是一个周六,他打开冰箱找东西吃,可是冰箱里什么都没有。他拿起钥匙,开车向超市驶去。附近有几个超市,最近的一个只需7分钟就到了,他在脑子里把这个超市与另外一个位于大型购物中心的超市比较了一下。“我可能会需要其他一些东西。”他想,“我到购物中心去看看吧。”他点点头,尽管身边没有其他人。

小李非常熟悉这家购物中心,他迅速在超市买了几件东西,然后径直走向出口。这个出口通向其他店铺。他知道在过道尽头,有一家咖啡店(里边经常有毒贩子)。他走了过去。

他拿到了一些“货”(毒品),然后折回来,穿过超市,开车回家。到家后,他把吃的东西和“货”都放了起来,然后坐在电视机前看NBA,比赛到了第三节时,他站起身,打开那个“货”,边看电视便吸了起来。

引起小李再次吸食毒品的关键决定是什么呢?这决定是在什么时候就有的呢?其实,这个关键决定出现在他到咖啡店或超市之前,甚至他选择到离咖啡店很近的购物中心购物时才是关键时刻的关键决定,那时他已经朝着几个小时后要“吸几口”迈出了第一步。

小李对自己“隐瞒”这关键的第一步是因为,他从未有意识地想到过用“货”,他下意识地编造了一个不得不经过那家咖啡店的理由,而不是明明知道原因而有意识地选择去那里。

所以,在导致复吸的一系列念头、感觉和行动中,那些“看似无关的决定”,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会使你离复吸行为更加靠近一步。

这些“看似无关的决定”,稀松平常,不认真辨别,很难被发现。为了看清楚,小李必须明白他是如何向自己“隐瞒”真实动机的。人“愚弄”自己的方式,心理学称之为防卫机制,了解自己的防卫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可以使成瘾者避免盲目地走上复吸与上瘾之路。

对从事戒毒工作的人来说,理解导致复吸的“看似无关的决定”和那些关键时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知道,上瘾的关键时刻总是比我们认为得更早一些,有时甚至比吸毒者真正实施购买和使用毒品的行为还要早得多。如果能够明白那些“看似无关的决定”,理解那个关键时刻发生了什么,就有可能理解复吸和上瘾行为,并最终将其制服。


责任编辑: 张举

扫描左侧二维码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下载禁毒在线订阅号
随时随地看新闻

版权